健康报告上的红色标记 = 患病!医生会教您如何
栏目:专题报道 发布时间:2025-10-22 12:13
北京网(湖北日报网)(记者林琳)秋季体检正值高峰期,各大医疗机构体检中心就诊人数已达高峰。很多人一收到体检报告,就看到页面上醒目的“↑”、“↓”符号和红色标记,心里焦急起来,“这个红色文字是不是得了重病啊?”如果指数超过那么多会有危险吗?除了这些问题之外,焦虑也常常自然产生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专家们清楚地记得,体检报告中的“红色”内容是“健康警示”或“调查线索”,而不是最终的“疾病诊断”。无需过度恐慌;科学的答案是关键。
当您看到报告上的红色文字时,您知道您的第一反应是保持冷静。很多人对于健康监测指标存在“红痕代表患病”的误解,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。体检中的异常指标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,每种类型的处理方法完全不同。
第一类是暂时的或生理上的异常,可以理解为体内的“小情绪”。例如,熬夜、饮酒、剧烈运动,或者女性体检前一天来月经,都会导致肝功能指标出现轻微波动,某些血常规值出现异常。很多指标都会受到短期因素的影响,所以如果出现轻微偏离正常值的情况,也不必惊慌。
第二类是需要监控和管理的异常情况:持续的“健康警报”。此类指标的持续差异是慢性疾病或健康风险的明显迹象,应认真对待。如果发现此类问题,应立即改变生活方式,例如控制饮食和增加身体活动,并定期监测和监测指标变化。
第三类是需要立即关注的例外情况,并且是明确的“响应指示”。如果各项指标明显偏离正常值,或者报告显示有明显占位病变,就要立即采取行动。延误可能会导致错失获得最佳干预机会的机会。
在解读体检报告时,请记住,“红标”指标之一不能孤立地看待。同一指标的异常可能会影响不同的人群。它们有非常不同的含义。例如,如果一个长期吸烟者和一个年轻的不吸烟者的肺部发现一个小结节,那么后续策略和监测水平就会有所不同。 “年龄、性别、家族病史和生活习惯(吸烟、饮酒、饮食等)是重要的背景信息解读报告时应结合大局考虑。”
收到危险信号报告后,请勿自行在网上搜索相关症状。拿着填好的报告到相应的专科诊所会诊,按照医生的指示,接受专科医生的体检和跟踪观察,并以此报告作为“健康管理的起点”。体检的目的不是“发现疾病”,而是“预防疾病”。只有通过异常指标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干预和及时调整,才能真正发挥体检的健康保障作用。
陈志 武汉市中心医院呼湖院区体检科主任医师